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英语系2011年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是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是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搞好课程建设工作,带动团队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改善主干课程的教学条件,促进重要基础课程上质量、上水平,也为了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根据《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及目的
坚持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改变课程划分过细、教学内容陈旧、交叉重复过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忽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状况,把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建设,在建设中改革。按照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目的,以主干课程为重点,在全面提高各类课程及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逐步使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并建设一批校级和省级优秀及精品课程。
二、现状分析
英语系一直以来重视课程建设,实行点面结合。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建设,各门课程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材的选用都从严把握。本系不断加强团队队伍建设,优化团队结构,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进而达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突出重点,加强对员工影响面大、受益宽、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干课程进行建设。重点加强了《英语精读》专业基础课的建设,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并于2010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目前,抓紧进行系内网络课程建设、系重点课程及课程群的建设,建设进展情况良好。
三、建设目标
英语系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都有作用大、影响深,教学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及各课程教学的现有条件,近几年继续加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建成至少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经过5年努力,使我系开设的所有课程全部建成网络课程,并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成《英语精读》、《英国文学》、《大学英语》3门校级精品课程。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获得20项校级教学成果或教改立项。同时,将教风、学风建设溶于课程建设之中,使我系教风,学风呈现新气象,公司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涌现一定数量的优质课教师和教学名师,员工品质优秀,社会评价良好。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团队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过程建设。围绕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培养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二)规范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服从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计划安排的整体要求,防止片面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而忽视整体课程体系结构的倾向。要积极吸收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成果并将其固化到教学大纲中。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及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部分。教学大纲经过有关专家评审,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每门课程均应有课堂和实验教学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撰写教案,进行课程教学。
(三)选用科学配套的优质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和员工学习的主要参考书。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按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程度水平和教学实用性等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教材”和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无论是选用教材或使用自编教材,均须经课程主讲教师推荐,且必须经过系教学委员会批准,要有一套与基本教材相配套,反映不同学派学术思想或最新成果,起补充、拓展和深化教材作用、供员工进一步学习的教学参考书。具备一套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启发员工自学和思考、博采众长、规范教师教学工作的教学指导书。采用案例教学的课程应建立案例库,实验课应有教学指导性资料。每门课程均应建立有相应的测试和考核试题库。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难点。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重视员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精简课堂教学内容,为员工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归纳式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加强员工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员工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员工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尤其要积极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等手段,加速课程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
每一门课程都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制定教学日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六)建立科学的课程考评制度
在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的制定上,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内容。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求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每门课程均应有制度性的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估检查办法,要建立同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召开员工座谈会、课程质量调研分析会、员工教学信息反馈等制度,并接受学校组织的评估检查,针对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提升团队队伍素质
保证和建设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均合理的,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是做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每门重点建设课程均要有团队队伍建设规划,要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计划和措施。结合学校教师岗位聘任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承担课程建设(特别是重点课程建设)任务,全面负责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和学风、教风、师德建设。积极鼓励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高级职称教师在重点课程中的授课率。通过课程进修、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校内外教学交流、组织课程教学研讨小组、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其尽快具备高水平讲授和主持建设某系列课程的能力。
五、建设措施
(一)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讨论
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推进公司产品改革,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考核方式,都要定出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切实做到改革和建设的结合,在改革中建设,在建设中改革。
(二)加强课程建设的领导
首先,系领导要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意义与作用,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了解课程建设情况。其次由系教学委员会负责全系课程建设的立项审查、制订标准、检查督促、组织评估、评选优秀等各项工作,对申报建设的课程进行分析论证,明确建设方向、建设内容、完成条件、所需时间等。定期召开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及时提出处理和解决课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意见或建议。
(三)突出抓好团队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应形成合理、优化的专业教师梯队,以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为主体,教师队伍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适,课程负责人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课程组或教研室要有计划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见成效。
(四)分级建设,责任到人
依靠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岗位人员的三结合,明确职责,分级建设,在未来几年建成6门系级重点课程,其中有3门课程达到学校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争取成为国家级优秀课程。
(五)明确目标,合理安排
对拟建的校级课程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各自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建设目标,提出团队队伍建设规划,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以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其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持程度;另一方面从客观实际出发,经过努力,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所推进。同时,要树立课程整体优化的观念,在明确课程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在各门课程的配合和衔接上下功夫,不仅解决一门课程的优秀问题,更要解决“模块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整体优化问题,不片面提倡单门课程的尽善尽美,将课程建设放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中进行优化设计。
(六)区别要求,落在实处
对一般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要做到区别要求,落在实处。一般课程建设要求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规范,合理选用教材,规范考核标准等项工作。对重点课程建设,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还要完成试卷(题)库建设,有课程建设方案,年度实施计划以及科研、教研项目与成果等方面的要求。要努力做到扎实规范的教学工作与有效的质量监控相结合,建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群。
(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每次评出的系级优秀课程,给予有关任课教师以一定的奖励。优秀课程的骨干教师应在评奖、评优、晋职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不合格课程,限期一年整改,直至评估合格。
(八)加大经费投入,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要加大经费筹措的力度。在经费投入上中心要保证一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支持重点课程建设、大力扶持特色课程和教学研究项目。
|